首页 > 资讯 > > 正文

上海芭蕾舞团原创大戏《歌剧魅影》登台国家大剧院,为世界经典赋予中国解读

2023-08-21 09:23:55 来源:北京晚报 分享到:


(资料图)

王小京 摄

再现或改编经典,从来不是易事。本周末,上海芭蕾舞团原创大戏《歌剧魅影》登台国家大剧院。自1911年法国作家加斯通·勒鲁发表同名小说以来,《歌剧魅影》被各种艺术形式不断搬演,音乐剧更是风靡全球。这一次,中国艺术家为这个经典IP留下了自己的印记:在全球范围内,这是第一部以芭蕾语汇演绎文学经典的全时长芭蕾舞剧。

芭蕾舞剧《歌剧魅影》汇集了一支高度国际化的团队,英国编舞大师德里克·迪恩、为BBC版《傲慢与偏见》配乐作曲的卡罗·戴维斯、马修·伯恩男版《天鹅湖》服装设计雷兹·布拉泽斯顿、音乐剧《妈妈咪呀!》灯光设计霍华德·哈里森、多媒体设计师妮娜·邓恩等艺术家悉数齐聚于此。他们将原著小说和音乐剧中的女主角、歌唱新星柯莉斯汀转变为芭蕾舞者,进而打造了一个无比瑰丽奇幻的舞台世界——19世纪末,正处于“美好时代”鼎盛时期的巴黎浮华璀璨,纸醉金迷。剧院里,如传说、如幽灵的“魅影”以近乎疯狂的方式主宰一切,芭蕾新星柯莉斯汀引起了他的关注。即便柯莉斯汀心有所属,“魅影”依然爱上了她,把一身本领倾囊相授,让她变成众星捧月的焦点。不择手段的“魅影”想要进一步占有柯莉斯汀,但柯莉斯汀对爱人的真心瓦解了“魅影”的私欲。最终,“魅影”成全了年轻的爱侣,消失在无尽的孤独与绝望中。

在舞台呈现层面,这一版《歌剧魅影》近乎无可挑剔,单调冰冷的排练厅、富丽堂皇的歌剧院、满月当空的天台、“魅影”栖身的巢穴……布景、灯光、多媒体影像交织共融,不断转换的场景如同流动的光怪陆离的盛宴,将作品本身兼具惊悚与美丽、残酷与纯真、冰冷与炙热的多面性表现得极为到位。此外,尽管音乐剧《歌剧魅影》的众多唱段已经深入人心,卡罗·戴维斯为舞剧创作的配乐仍然焕发了自己的光彩,流畅优美的旋律托起故事的起承转合,塑造出扭曲孤独的“魅影”、坚韧温柔的柯莉斯汀等一众角色的鲜明特质。

芭蕾舞剧《歌剧魅影》被描述为“新古典风格的戏剧芭蕾”,在舞蹈层面,它既要求舞者肢体、情感表现上的强大张力和强烈戏剧冲突,同时充分考虑芭蕾艺术的观赏性,借助演出、舞会场面,以“戏中戏”的古典芭蕾大双人舞等工整段落展现了舞者的技术功底,构思相当巧妙。但不得不指出的是,在某些“炫技”段落上,舞者们的演绎略显欠缺,有观众形容为有些“毛手毛脚”。不久前,在这同一方舞台上,莫斯科大剧院芭蕾舞团留下了一个个令人叫绝的精彩瞬间,联想至此,年轻的中国舞者显然仍有不断精进的空间。

另外,一些舞段似乎可以再作推敲。比如,“魅影”的扮演者之一、上芭首席主要演员吴虎生固然展现出了对角色深刻的驾驭和诠释能力,但全剧中没有独立的彻底立住“魅影”核心人物形象的舞段,技术动作偏少,对一部“舞剧”和期待一睹明星舞者风采的观众来说,的确是一个遗憾;柯莉斯汀与恋人在天台上互诉衷肠的片段则可以再加斟酌,从目前的观众反馈来看,这段表演沉缓冗长、拖慢上半场节奏,是比较一致的观感。

但总的来说,芭蕾舞剧《歌剧魅影》仍然是一部非常值得肯定的作品,在美学意义的构建上、在为世界经典赋予中国解读的使命上,它做出了一次动人的示范。

标签: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海峡仪表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10   联系邮箱:396 029 142 @qq.com